时间: 2024-06-05 23:55:23 | 作者: 人体模特系列
2012年,特斯拉在美国交付了第一批签名版Model S参数图片) P85,让人们惊讶的不仅是近10万美元的售价,还有那块17英寸的纵置中控屏。
这块像平板电脑似的中控屏,把空调、车内娱乐设备、后视镜、灯光、雨刷等功能全部揽下,除了应急灯等法规要求的实体开关,车内空间基本上没有物理按键。
人们惊呼,中控台还能这么设计吗?有人觉得它设计突兀,而且有驾驶安全风险隐患,是个巨大的败笔;有人觉得它是汽车“智能化”最具象的体现,闪耀着极客精神的光芒。
特斯拉以一己之力扬起了浩浩荡荡的风潮。此后,不管你讨厌,还是喜欢,玻璃化座舱的趋势开始愈演愈烈,争议也一直不曾停歇,并逐渐演绎成两派:“多屏”派和“无屏”派。
在市场层面,“多屏”派的声音很快成了市场主流,主机厂们为了赶上“智能化”的潮流,争先恐后地推出“大屏”、“多屏”产品。
与此同时,针对误触,或者屏幕灵敏度带来的体验感差,无法盲操造成的驾驶安全风险隐患,还有车机卡顿、语音识别像“智障”等一箩筐的问题,业界正在通过优化处理器芯片,更新屏幕材质,简化UI界面等方式,对其进行不断地解决。
今年,大陆集团对超大屏接受度做了一项调查,在欧洲、美洲、亚洲的6个主要国家,有上千名用户参与。调查的最终结果显示,不论哪个国家,全用户都喜欢大屏,在中国市场更为突出。调查还显示,未来的显示屏会向大屏或多屏的方向发展。
事实上,市场上的“多屏”产品已经比比皆是。比如,奔驰EQS的三屏一体中控达56英寸,长达1.41米,前排座椅后也各搭载了一块12.3英寸的交互屏幕;飞凡R7搭载43英寸宽幅真彩三联屏;岚图FREE也搭载了三块12.3英寸的三联屏……
今年夏天,随气温的飙升,“多屏”派的狂欢也达到了新高度。理想L9搭载的5块可交互、联动的屏幕,HUD+方向盘仪表屏、中控副驾双联屏、15.7英寸后排OLED娱乐屏,试图把消费的人的需求满足到极致。
在一档采访节目中,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称:“我是比较坚定反对汽车里面有很多屏幕的。屏幕多的基础是车里有很多人,但一台车,多少时间比例有多少个人,再乘以一个比例系数,他们在用不同的屏幕,投入产出比,这个没太大价值。”
在何小鹏看来,屏幕多的功耗大,影响车辆续航。此番言论,适时地为“多屏”派稍微降了降温。
除了何小鹏所说的理由,另一个难以忽视的事实是,大量信息需要在慢慢的变多的时尚化、互联化以及未来无人驾驶的车辆中被处理和显示,但是并非显示的所有消息都是当下情况所需要的,某些信息甚至可能会导致分心,危及行车安全。
国外早有研究显示,大量的显示信息会造成信息过载,导致驾驶员分心。《》曾邀请美国销量最高的五家车企高管,请他们谈谈在智能化的今天,如何能防止司机信息过载导致的分心。
作为“无屏”派的坚定拥趸,早在2021年底的NIO Day上,蔚来创始人李斌直言,终极目标是消灭车内屏幕,要用AR和VR眼镜来代替实体屏幕。其实,倾向于AR/VR发展趋势的,还有奥迪、奔驰、保时捷等车企。
蔚来ET5发布的全景数字座舱PanoCinema,首次将AR/VR设备量产应用于车端,不过也仅只是在静止状态结合座舱娱乐系统实现观影体验。
李斌告诉媒体,在2015年时,蔚来就对中控屏的使用比较抵触,不过由于当时各方面技术都不成熟,还是被迫回到了中控屏路线。
何小鹏与李斌,一个直言不讳,一个大胆畅想,但都没拿出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解决方案。这难免落了李想的话柄,“莫轻易定义那些你连用都没用过的产品。”
夏天还没过去,大陆集团似乎没有在意业界的争论,而是默默地献上了一种新的产品思路——ShyTech显示屏。
“我们的ShyTech显示屏预示着新时代的开始,它是未来驾驶舱的缩影:数字化、沉浸式和可隐藏的。”大陆集团使用者真实的体验事业群中国区负责人华兰超说。
严格来说,ShyTech还是一个大屏,但从交互方式的极简和设计感的融合来看,却是倾向于“无屏”的。其背后的理念是:简洁清晰。
在设计之初,大陆集团的研发人员自问了两个核心问题:尽管显示屏非常大,但如何防止车辆驾乘人员的感官过载?以及怎么样处理那些在某些情况下未使用到的显示区域?
ShyTech显示屏的解决方案是,让显示屏和控制屏幕在木质或皮革外观的表面下,如同魔力般消失,通过精简化设计使信息仅在需要时以最佳的视觉质量显示。由于潜在的干扰其实就是隐藏的,所以ShyTech显示屏提高了驾驶时的用户友好性和安全性。
显示屏表面设计可以模拟仪表板区域的外观。根据配置的不同,可以是木制面板、碳纤维面板或皮革覆盖面板。它不仅看上去像这些材料,手感也像。而且,屏幕几乎能放置在车内任何位置。
如此一来,大陆集团实现了一种只保留必需的、简单纯粹的内饰设计,解决了没有内容的大型显示屏很难与驾驶舱的设计协调的问题。
具体地说,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仪表板上的仪表,导航或其它显示信息看上去“就像是由一个整体做成的”。虽然触摸屏上的菜单始终可用,但只有当手接近时,屏幕上的显示和控制才会被激活。同时,你也能够最终靠语音控制,或通过短暂点击屏幕表面来激活屏幕。
“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炫酷简洁的内饰设计,在这样的设计中,可以同时集成大量新功能而不会让驾乘人员感到头疼。”华兰超说道。
此外,该系统包括特殊的背光设计,LCD面板和装饰面特殊结合,使显示内容在从眩目的阳光天气,到阴雨天气的每一种光线情况下,都能以理想的亮度和锐利度显示。显示屏的锐利显示也以其高对比度值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据悉,这种显示屏将于2023年量产。
不过,这套方案量产应用时,在分辨率、清晰度,还有误操作率,丝滑程度等方面的效果如何,还有待观察。
华兰超表示,中国市场对屏幕的需求,至少从目前观察来看,还是比较多元化的,无论是从功能上、造型上,没有占据绝对主流的方向。
“我个人不太喜欢大屏或者非常多的屏幕,我更喜欢有设计感一点,就像起居室就像家一样,坐进去整体是很温馨很现代的。”他认为,每个人风格不一样,如果喜欢这种感觉就不需要有很多屏。”
最后,说一个少有人注意的点。此前,李斌透露,蔚来汽车最被吐槽的,反映最多的,就是车载中控屏的黑边,“比太平洋还要宽,中控屏黑边太宽是目前被吐槽的NO.1。”
当然,这种设计的不美观,是因为车规级的要求导致的。针对这样的一种情况,大陆集团使用者真实的体验群中国区首席工程师余道和告诉《出行百人会/AutocarMax》,大陆通过直接采购屏幕模组,对量产应用的屏幕从技术上做了优化,边框已经做到小于1厘米。
除了ShyTech显示屏,大陆集团也提出了其他的创新解决方案。比如智能隐私显示屏,轻轻触动一个按键,就可以切换光线分布,让内容变得不可见。由此,能轻松实现车辆信息的动态显示,既能够最终靠隐私模式显示,也能够最终靠所有人都可见的模式显示。
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张君毅表示,就整个智能座舱行业来看,行业发展还处于初期的阶段,并未形成真正的行业标准和最终形态。
仙豆智能用户体验设计专家于吉良则旗帜鲜明地判断,智能座舱的未来,将属于数据驱动下的无屏交互。“最好的交互是什么?UI表面上的界面没有了,背后是基于数据驱动的AI UI,轻打扰,即来即走才是最好的AI UI。”
毫无疑问,“多屏”派和“无屏”派的争论和实践还将继续,最终天平将倒向哪一端,或是达成怎样的平衡,只能交给时间来评判,交给市场来验证。
追踪汽⻋出行产业链进化,关注新产品、新科技、商业逻辑与商业人物,影响圈层中有一定的影响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