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3-12 23:33:22 | 作者: 医疗用品系列
健身器材,是辅助进行身体锻炼和体育运动的设备和工具,旨在帮助人们进行各种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和柔韧度训练,锻炼各个肌群,来提升身体的健康水平和整体素质。
健身器材行业可根据训练功能和使用场景进行细分。按训练功能分类,健身器材包括单功能器械和多功能器械。单功能器械如划船器、健美车、跑步机等,大多数都用在特定肌群或身体部位的锻炼;多功能器械如扩胸器、深蹲架、卧推架等,可以有效的进行全身性的锻炼。按使用场景分类,健身器材可大致分为家用健身器材、商用健身器材和户外健身器材。
2024年健身器材行业市场规模明显地增长,达到1850亿元人民币。相较于2023年的1680亿元人民币,增长了10.1%。这一显著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健身热潮的持续升温以及花了钱的人健康生活方式的日益重视。家用健身器材销售额在2024年达到了750亿元人民币,占整个市场的40.5%,较2023年的680亿元人民币增长了10.3%。
健康意识的提升:随着时下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慢慢的变多的人开始重视体育锻炼,这直接推动了健身器材的需求量开始上涨。健康意识的提升使得更多人愿意投资于健身设备和器材,以满足日常锻炼的需求。
家庭健身需求的增长:由于疫情的影响,家庭健身成为了一种趋势。家用健身器材因其便携性和多功能性,满足了消费的人在家中进行碎片化时间锻炼的需求。瑜伽拉力带、瑜伽圈、跳绳等小件健身器材的销量明显地增长,同时大件健身器材如椭圆机、划船机等也受到青睐。
智能健身器材的普及:智能健身器材和可穿戴设备的市场需求持续不断的增加。例如,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达到3367万台,同比增长36.2%。智能健身器材的便捷性和数据追踪功能吸引了大量用户,逐步推动了行业的发展。
线上健身平台的推广:线上健身平台的兴起,如KEEP等,利用公域流量和私域流量进行推广,吸引了大量用户参与线上健身活动。这种模式的成功不仅增加了健身参与人群的数量,还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健身灵活性更好便捷。
上游市场主体最重要的包含各类原材料供应商,提供钢铁、橡胶、塑料、金属钣金件、马达、电子显示器等器械原材料。
中游是健身器材的生产供应环节,包括各类健身器材制造厂商。这些厂商负责制造各类训练器材,并提供使用说明及运动指导。
下游包括实体专卖店、商超、电子商务平台等销售经营渠道。健身器材大范围的应用于家庭、健身房、公园等各种场景。此外,线上健身平台也通过公域流量和私域流量进行推广,提供便捷的健身服务。
中国健身器材行业的市场之间的竞争格局较为分散,由于行业低端产品不存在资金和技术壁垒,大多数参与者体量较小。尽管有一些头部企业如舒华体育、英派斯和康力源等,但整体市场集中度较低。例如,舒华体育在2023年的市场占有率也不超过2%。
舒华体育:舒华体育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健身器材制造商,业务涵盖健身器材的生产和销售。公司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加强线上销售,并推出创新产品如SH-O2290滑雪训练器,与华为合作,增强了市场竞争力。2023年,舒华体育的健身器材营收顶级规模,达到11.1亿元。
英派斯:青岛英派斯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热情参加市场之间的竞争,布局数字化健身房等高端市场。
康力源:江苏康力源体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行业中也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尽管具体数据未详细披露,但其表现也较为突出。
轻量化和小型化:随着家庭健身需求的增加,轻量化和小型化的健身器材越来越受欢迎。
智能化和数字化:AI技术的应用使得健身器材更加智能化。此外,智能版健身器材内置AI算法,能够实时监测用户心率,动态调节阻力,提升训练效果。
多功能性和模块化设计:多功能健身器材能够很好的满足多种训练需求,减少占地面积。此外,健身小件装备如筋膜枪、哑铃、跳绳等也因其多样性和便携性而受到欢迎。
线上健身市场的增长:线上健身平台的兴起使得健身器材的线上销售和在线健身课程的需求增加。这种趋势推动了健身器材的在线销售和智能化发展。
用户需求的多样化:用户对健身器材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不仅限于传统的跑步机和哑铃等基础设备。增肌和瑜伽小件、壶铃、拉力器等新兴品类逐渐受到欢迎,满足了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